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首次!A股概念股仅8只!(附名单)

萝卜君 Datayes投研 2023-04-10

周一沪深两市低开,开盘后指数震荡走低,沪深多次跳水,在创业板的带动下, 深成指一度保持稳定。午后,市场迎来逆袭,在计算拉升下,创业板走强,带领深成指翻红,沪指也迎来日内的探底回升。

截至收盘,沪指跌0.44%报3251.4点,深成指涨0.12%报11647.94点,创业板指涨1.17%报2398.02点。北向资金净卖出6.94亿元。

从盘面看,在海内外宏观边际向好改善之下,上周指数整体回升,同时呈现几个新特点:

一方面,指数迎来分化。尤其是创业板以及深成指的上行与沪指的重心走低,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一方面,此前高位股整体走低或整理,而低位的科技类品种迎来集体的反弹。这种特点的背后,既是指数估值修复近尾声之际,同时也是财报季即将来临下业绩兑现的可能。

而对于计算机行业来说,是受到多重利好因素下的提振。这里既有行业变革带来的重磅机会,同时也有降准以及季报期即将到来的短期利好刺激共振下,计算机板块成为近期最强者,而叠加此前信创板块的大涨,计算机板块在去年四季度以来成为市场绝对的王者

萝卜君认为,这里指数迎来阶段性的分化,是此前预期之内的,毕竟当前修复性行情尾部之际,加上即将到来的财报季,要谨防获利资金阶段性的兑现。而与此同时,大金融券商板块在主板注册制利好预期之下,有继续上攻的预期,但如果接下来保险和银行走弱,依然会面临着无力带动的局面,所以市场最终能否走强,还得政策利好来推动。

技术上,从沪指分时线上看,黄线领涨于白线,说明市场题材处于强势,权重依旧弱势。日线级别看,指数盘中一度跌破60日线,午后出现回升,全天上演“深V”走势。均线上,5日线继续拐头向上,有靠近20日线粘合上穿预期,但10日线有粘头向下预期。下方MACD指标,DIF有继续向下发挥预期,绿色动能柱出现一定增长。

对于周二A股的行情,沪指上方关注3260附近阻力,突破上看3280附近,目前看能否收复重要阻力3300点,若能收复,才有可能更进一步。下方关注3220附近支撑,重要支撑看3200--3180区域附近。

综合来看,周一沪指上演“深V”走势,更多的是受到保险和券商的快拉所带动,虽说有继续走高反弹的预期,但并不能确定短期调整的结束。要知道在中字头依然弱势的前提之下,市场调整的隐患仍存!只是在A股向好趋势依旧的前提之下,市场调整空间相对有限,相信上证指数最终重回上升通道,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氢能被全球公认是未来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但因为氢的质量太轻,密度只有空气的1/14,如何安全、高效地储存和运输,成为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

目前,常见的储氢方式可分为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相较于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等储氢方式,固态储氢体积密度高、安全性好,发展前景被看好。

据央视新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固态氢能发电并网昨日率先在广州和昆明同时实现,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

固态氢能发电是利用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的一种新型能源技术。

其核心是利用固态氢质子导体作为电解质,通过固态氧气电极和固态氢电极反应产生电能。

氢能储运作为氢能产业的中间环,对氢能的商业化运营极为关键。

现有的氢储运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四种。

固态储氢与目前的气态和液态储氢方式不同,其是在常温下通过氢气与合金发生化学反应,让氢原子进入金属的空隙中储存,储氢压力是2-3兆帕,升高合金的环境温度就可以释放氢气。

据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郑欣介绍,每个固态储氢装置能够储存200立方米氢气,储氢密度是非常高的,是普通3兆帕储氢罐的大约20倍。

在氢能储运亟待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固态储氢既能大幅提高体积储氢密度,又可以保障氢气的安全应用。

固态储氢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高效,可以把光伏、风电等不稳定的发电量高密度存储起来。

此外,能源站通过氢能的制取、存储、发电、加氢一体化,还可以实现“绿电”与“绿氢”之间的灵活转换,很好地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表示:未来,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会持续扩大,“绿氢”的比重也将持续提升。应该说电氢融合是支撑电力系统向高级形态演化的重大变革性技术之一。

固态氢能发电并网,意味着氢能技术已经具备了商业化运营的条件,可以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昆明,整个项目存储的165公斤氢能,在用电高峰时可持续稳定出力23小时、发供电2300度。

在广州,这项技术还可以升温释放高压氢气,为新能源汽车加氢

不过,固态储氢技术虽然相对于其他储氢方式较为前沿,储运成本适中,在中长距离的运输上优势明显。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固态储氢技术还需要攻克很多挑战

材料方面,目前固体储氢用到的储氢材料主要是金属合金,比如镁系储氢合金、钛系储氢合金等。虽然金属合金储氢技术相对成熟,但还是存在重量储氢率偏低等缺点,难以满足车载储氢的技术要求

此外,储氢材料成品率低、金属原料价格波动大等问题都有待解决。面向未来,企业应该进一步开发性能更优、造价更低的储氢媒介,固态储氢的应用市场规模才能扩大。

技术方面,固态储氢的主流材料技术仍是金属氢化物。金属氢化物是通过吸收热量来析出氢气的,因此制约其技术应用的一点是放氢温度要求很高,需要达到250℃以上。

为了解决固态储氢需要高温环境的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都在探索各种方法来调控其吸放氢温度、速度和吸放氢循环性能,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实际应用还需要时间。对此,企业要和专业院校合作,在技术攻关上一起创新,克服技术难点。

应用方面,固态储氢整体处于研发示范的早期阶段,应用项目主要聚焦在电化学储氢、储氢装置、氢压缩机等储能环节,在规模较大的运氢项目上受制于大体积、高成本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固态储氢应用场景缺少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要企业更积极地探索和挖掘固态储氢的优势应用场景。

高密度储存和安全储运是当前氢能应用面临的主要瓶颈,市场需要更经济、更安全的氢能储运技术,而具备高密度、高安全性特点的固态储氢技术正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当然,随着氢能企业对固态储氢在研发和应用上的不断探索,一旦解决推广难题,固态储氢将在未来氢能多元化储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萝卜君梳理了A股市场上具备固态储氢业务的个股,共计8只。

2023年以来,概念股涨势良好,平均涨幅5.68%,永安行大涨30.76%,云海金属涨12.89%。仅厦钨新能和鸿达兴业股价下跌

资金方面,不少固态储氢概念股2023年以来获得北上资金青睐。相较于2022年底持仓,厦钨新能、厚普股份、横店东磁、鸿达兴业北上资金持股数翻倍,增幅依次为23.27倍、6.88倍、1.39倍、1.04倍。

其中厦钨新能和厚普股份作为3月13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扩大标的而备受北上资金青睐。

从最新持仓来看,横店东磁、鸿达兴业、云海金属、雄韬股份北上资金持股量居前,依次为7537.63万股、3939.96万股、522.61万股、292.78万股。

厦钨新能和厚普股份持仓增幅居前,但北上资金持股量并不高,分别为37.31万股、24.12万股。

具体业务来看,云海金属称,公司镁基储氢材料技术尚处在研发阶段,在技术成熟后会量产。作为氢的可逆“存储”介质,该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以及长期循环无动力学衰减和容量损失的优点,可实现大容量固态储氢,常温常压长距离运输。

永安行近日在互动平台回复,公司氢能棒即是储能装备,采用低压固态储氢技术,不仅安全而且储氢密度高,该氢能棒已通过火烧、高空抛落、撞击等实验,安全性强。

圣元环保表示公司将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开展固态储氢材料研发。

目前公司的固态储氢项目,包括厦门氢能源研究中心实验室和泉州市泉港区固态储氢系统活化及应用项目正在建设中。

雄韬股份表示,参股的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三大基础业务板块之一为镁基固态储氢设备,目前已对镁合金高密度储氢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生产线建成投产测试。

横店东磁也以参股安泰创明的形式,间接与概念相关。安泰创明有在研发固态储氢材料与应用技术,但公司投资占比不大。

安泰创明的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已开展区域示范运营,并与国内共享助力自行车和电动车领军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

截至目前,部分概念股发布2022年业绩相关报告。以年报数据或预告下限统计,厦钨新能和横店东磁净利润同比增幅依次为93.66%、48.98%。

写在最后,有媒体机构表示,”新能源板块这一段时间都是处于调整周期当中,但是能源重要低位还是不可忽视的,新能源当中很重要一个就是储能,这是高效利用能源很重要一个环节,而近期的固态储氢也是很有看点的,这个方向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技术走势来看,新能源近期也在尝试做止跌信号,如果止跌确认这个方向有机会迎来一个炒作的机会。”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节选自:证券时报;数据宝;环球网;IT之家;每经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Datayes投研公众号!(账号:robotouyan)

涨停复盘:真香!

研报首次覆盖!有望扭亏为盈

首次纳入集采!“玩家”众多!掀起价格战!

板块重启!纷纷涨价!

又一芯片股上市,打破垄断格局!华为小米均是股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